【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中国与美国竞争的野心日益膨胀”,“中国是最严峻的竞争对手”,“美国将与中国正面交锋”......当地时间4日,拜登在美国国务院发表就任后的首场外交政策演说。为了“拉帮结派”,中国再次成了他炒作的对象。
演说中,拜登一方面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作美国的主要威胁,渲染中国在经济、人权等领域所谓“咄咄逼人”的行动;另一方面,他声称美国将通过外交重建世界领导地位,将团结盟友共同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认为,这表明美国对外政策有重大转变。
拜登4日在国务院演讲现场 视频截图
“美国回来了,外交重返我们对外政策的核心位置。”演讲伊始,拜登就高调宣称,“美国将致力于修复与盟友的关系,再次与世界接触,应对现在和未来的挑战。”他渲染说,除了新冠疫情、气候危机、和扩散等议题,这些“新时代的挑战”也包括“中国与美国竞争的野心日益膨胀”,“俄罗斯决心要破坏我们的民主”。但美国无法单独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着眼于外交,扎根于美国最珍视的民主价值观。”
拜登承认,特朗普煽动的国会骚乱对美国价值观和全球地位构成了威胁。“虽然这些价值观近年来承受了巨大压力,甚至在过去数周内濒临崩溃,但美国人会更加坚定地和世界更好地团结起来捍卫民主,因为我们在为自己而战。”拜登说。
拜登将同盟称作“美国最大的财富”。拜登认为,“要想通过外交发挥领导作用,我们必须再次与盟友和主要伙伴并肩作战”,“还必须与竞争对手进行外交接触。”
在具体谈论中国和俄罗斯时,拜登政府又搬出了美国政府一贯的陈词滥调。他称中国是美国“最严峻的竞争对手”(most serious competitor),挑战了美国的“繁荣、安全和民主价值观”。为进一步抹黑中国,拜登还给中国扣上了所谓“经济滥权”、“攻击人权、知识产权及全球治理”的罪名,扬言美国将就这些“咄咄逼人的行为”与中国正面交锋。
不过紧接着,拜登补充道,“只要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就准备与中国进行合作。”
至于俄罗斯,拜登称为了“捍卫美国人的切身利益”,美国会“毫不犹豫加大对俄罗斯的打击力度”,并将与盟友和伙伴进行协调。他还就俄罗斯关押俄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利内一事发难,指责俄罗斯此举“出于政治动机”,敦促俄方尽快将其释放。
拜登称,自己以一种与其前任(特朗普)截然不同的方式向俄罗斯总统普京表明,美国让俄罗斯随心所欲“进行侵略、干涉选举、实施网络攻击、毒害公民”的日子已经结束。
“美国不能再从世界舞台上消失了。”在演说中,拜登向世界“画饼”,称美国将在气候变化、新冠疫情、人权等全球议题上开展合作,发挥美国的领导作用。美国将采取更多举措,“纠正我们的外交政策,更好地将民主价值观和外交领导力结合起来。”
CNN报道截图:拜登声称“美国回来了”,表明他外交政策的重要转变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日认为,相比于特朗普时期肆意破坏与盟友的关系,拜登首次外交政策演讲表明,美国对外政策将有重大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还在演讲中提到,“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的界限将不再明显。美国对外每一项行动,都必须考虑到中产阶级的需求。”拜登还不忘提及中国:“倘若美国工人和知识产权都能受到保护,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与我们匹敌,中国也不例外。”而同日,美国务卿布林肯也认为,“外交政策就是国内政策,因为美国的国内实力决定了在世界上的实力。”
CNN据此分析,虽然拜登传达出的信息与特朗普时期的“美国优先”政策差异明显,但也并非完全无关。因为拜登和布林肯以及他们的国际事务小组都认为,美国的外交政策应该考虑到美国人的需要。
值得一提,由于在特朗普时期,中美关系遭遇历史性滑坡,拜登政府的上台也引发了外界对中美关系走向的关注。美国务卿布林肯27日表示,中国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中美关系可以说是未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不是什么秘密”,双方“可以再符合共同利益的领域进行合作。”
1月2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中美关系喊话,希望中美关系能“重置”,尽管在人权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但两国应该在气候行动上共同努力。29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出警告,“中国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如果任由中美恶化成“全面”对抗关系,那么疫情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就将无法解决。
针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我国态度始终明确。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上月27日发表讲话称,中美要互信,不要误判。
在29日的记者会上,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再度强调,中美关系正处在新的十字路口,也有望打开新的希望之窗。希望美方顺应时代潮流,倾听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呼声,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与中方相向而行,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加强对话,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早日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拜登一周签37项命令 特朗普一年才44项
有件有趣的事,美国CNN、《华盛顿邮报》、路透社、VOX、福布斯、《纽约邮报》等媒体给拜登拍的新闻照都不约而同套上了“天使光环”。
于是不断有美国网友发帖质疑,“为什么拜登有那么多像圣人一样头顶光环的照片?”“接下来要叫他圣乔吗?”
美国多个媒体发布的拜登“天使光环”新闻照
而对于如此多“巧合”的“天使光环”照片,美国网友不乏犀利目光,“你们是想让我们以为他是救世主”。
拜登救得了美国?
拜登就职第一周,就签署了37项行政命令。37项是什么概念,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平均一年都签不了这么多,包括经常“朝令夕改”的特朗普,平均下来每年也就签署44.25项。
特朗普留下的烂摊子,让拜登真的是焦虑而又急迫。
美国的内部矛盾和撕裂在逐渐地扩大——肆虐的疫情、“黑人命也是命”、国会暴动、华尔街“韭菜起义”……不同层面的矛盾不断爆发。
说到底,矛盾来自利益不平衡,阶级利益拉大了贫富差距,甚至是生存差距:
普通人深夜排队等疫苗,非洲裔人接种率低于白人;
3000万人失业,社会财富垄断到精英手中,穷人更穷,富人变得更富有;
散户们好不容易赚了点钱,华尔街资本拔了他们的网线禁止散户交易……
林林种种,受损的大都是最底层民众的利益。随着矛盾的不断激化,更多有共同诉求的人就会联合起来,要求获得利益或者是发泄自己的不满。
拜登政府则把矛头指向美国最大的拥枪组织全美步枪协会,要求严格枪支管控,而这却导致了美国民众凌晨排队购买枪支。疫情叠加反种族歧视抗议,买枪的人数越来越多——拥枪自由、生存自由。
自由的背后,用血泪写满了利益。
拜登在救美国?
特朗普政府用四年,成功地搞乱了美国,不断退群让世界看到了美国的反复无常,严重的疫情失控证明了美国国家无能,“民主灯塔”失去了光环,在世界面前颜面扫地。
拜登就职当日的宣讲,团结、团结、团结。演讲讲得很动情,听起来也很感人,其中有这么一句,“不要怀疑和你不同或不欣赏你做事方式的人,他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也和你不同。”
说得很好听,但是本该拯救美国国内的拜登团队做了什么?
新任命的印太协调员坎贝尔,一方面呼吁改善中美关系,另一方面重提“亚太再平衡战略”,拉拢昔日盟友,以遏制中国。
而美国新任国务卿、防长、财长上台后更是相继对中国放出狠话。
从左到右依次是美国新任国务卿布林肯、防长奥斯汀、财长耶伦
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布林肯还秉持“与中国接触”的态度,但在新任美国国务卿后,布林肯态度骤变,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挑战,赞成特朗普的对华强硬,并宣称诸如香港等问题,美国就不应该退让。
而布林肯之后,防长奥斯汀、财长耶伦等多名拜登政府核心成员相继对中国南海、新疆、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发言,都表现出了极其强硬的姿态。拜登政府说着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却完全没有考虑和中国的合作共赢,啪啪打脸就职宣言里的“不要怀疑和你不同或不欣赏你做事方式的人”——还是一贯的美国优先。
对此,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还在一场对话会上“隔空回应”,呼吁美国不要把中国当成“战略对手”,并批评美国联合盟友制衡中国是换汤不换药,很可能导致新的失衡,进一步扰乱地区秩序。
对中国强硬就真的能使美国强大?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先看看欧盟和英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对比。
其实对于中国来说,拜登政府的强硬态度,让更多人看清了美国不管哪任政府对华抱持的都是同样的态度。美国在经济贸易、高科技技术上卡中国脖子,这就逼着中国打破幻想,刺激中国发展自身。疫情的有效控制和疫苗的全世界推广使我国国民更自信,让那些吹嘘“外国月亮比较圆”的人噤若寒蝉;美国的强硬和无礼,恶意插手香港、台海,反而促使我国战略意志提升,使得举国同心协力。之所以中国能成长得令美国嫉妒,不就正是被美国打压出来的吗?
所以,从某方面讲,中国得谢谢美国。(晋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