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媒体2月3日报道,美国已同意韩国解冻部分伊朗资金,用于支付拖欠的联合国会费。此前一天,伊朗宣布释放被扣留了一个月的韩国油轮“韩国化学”号,从而化解伊韩间的外交危机。这场貌似与伊核危机无关的国际“三角债”以美国让步而解套,标志着伊朗以攻为守倒逼美国回心转意重新加入伊核协议已取得初步斩获,而拜登政府的游移不定,似乎预示着博弈天平会继续向伊朗方向回摆。
韩联社援引韩国外交部官员的话说,韩美进行的磋商已进入最后阶段,“后续需要讨论的是非常技术性的部分”。2018年5月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对伊朗制裁与封锁后,慑于美国“长臂管辖”和“二级制裁”,韩国两家银行被迫从当年9月起冻结约70亿伊朗石油款。
伊朗多次交涉无效后,于今年1月4日在波斯湾水域以“屡屡违反海洋环境相关法律”为由,扣留穿梭于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港口间的“韩国化学”号油轮,将船只连同船员滞留于伊朗阿巴斯港。后续交涉中,伊朗旗帜鲜明地提出解冻资金要求,伊韩政府代表进行多轮艰苦谈判,直到拜登政府许可韩国解冻伊朗资金,危机才解决。
尽管美国以方便伊朗缴纳联合国会费为借口,但这显然是在向伊朗伸出示好的橄榄枝,预示拜登政府愿以灵活方式缓解双边关系。油轮危机只是伊朗祭出的组合拳之一并已坐收成效,这套组合拳的其他部分,包括部分退出伊核协议、强化导弹研发和拒绝重启和谈等,都还未到收官阶段,也标志着拜登上台前即已开始的美伊博弈尚未达到高潮。
首先,伊朗继续在增加核能力方向发力加戏。监控伊朗核发展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日发布报告称,伊朗进一步违反2015年签署的伊核协议,在一处地下工厂用数量更多的先进离心机进行铀浓缩,包括已完成三套离心机级联中一套的安装,含174台IR-2m型离心机,并从1月30日起向这套级联注入六氟化铀,另外两套已开始安装或接近完成安装。
作为反制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和对其他协议伙伴回应乏力表达不满的举措,伊朗2019年公开宣布部分脱离伊核协议条款限制,重新提炼浓缩铀,并增加丰度超过20%的浓缩铀,摆出重获武器级核材料的架势。伊朗外交官还经常高调宣传其核进展,向美国和签署伊核协议的其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德国施压。
其次,伊朗加大发展运载火箭,增加战略威慑能力。伊朗国家电视台2月1日报道,伊朗国防部当天成功测试自行研制的新型“佐利纳”卫星运载火箭,这也是伊朗首次发射固体和液体燃料混合推动的三级运载火箭。据称,这型火箭可以将重约220公斤的人造卫星送达距离地球500公里的轨道。
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的理由之一是,该文件既无力制约伊朗走向实际拥核,又没有管制伊朗的弹道导弹开发,并于随后提出十分苛刻的“蓬佩奥12条”,意图全面遏制伊朗并使其过去40年的战略投入付诸东流。基于以强对强、以硬碰硬的一贯策略,伊朗在恢复核研发的同时,加倍投入弹道导弹研制和试验,并在拜登上台后“大秀肌肉”。西方专家认为,“佐利纳”火箭很容易改造成中远程弹道导弹,进而对中东乃至欧洲的战略目标构成威胁。
其三,伊朗反复强调,伊核协议不容谈判,也不接受新伙伴加盟。伊朗总统鲁哈尼3日对内阁成员强调已重申过无数次的“红线”,即伊核协议的“条款不会发生变化……也不会有其他国家加入。”拜登竞选期间曾表示将有条件重返伊核协议,但随着逐步接管白宫并开始践行外交政策,他的态度有所变化,不仅软化了先决条件,要求伊朗率先遵守伊核协议,而且摆出安抚沙特的姿态,提出吸纳其加入伊核协议的新建议。
确实,随着拜登取代特朗普而入主白宫,其外交政策进行调整不可避免。尽管拜登政府可能对奥巴马和特朗普的外交遗产兼收并蓄并略作扬弃,但是重返伊核协议之意十分迫切。拜登政府十分担心伊朗彻底“脱轨”而渐行渐远,在中东引发新的核竞赛乃至局部战争,将美国拖入一场必须保卫以色列和沙特等盟友的地区战争,因此不得不软化姿态,与伊朗商讨新版本的伊核协议。
伊朗精通“战争边缘政策”和“耗子逗猫游戏”策略,深知美国惧怕再起战端的软肋所在,围绕推动美国重返伊核协议、打破美国制裁和封锁、巩固中东战略成果主动出击且招招领先,不断提高议价能力和筹码,坐等拜登政府重返中东,再次为伊朗扮演地区超级大国而网开一面。伊朗为此已苦熬四年,似乎渐渐重现希望。
推荐阅读:
普京这次来硬的!俄开始对美国之外的西方国家算账
(一)
普京这次来硬的了!
2月5日,欧盟最高外交官博雷利罕见访问莫斯科。算起来,这还是四年来欧盟最高外交官首次访问俄罗斯。
一笑泯恩仇?
错!
话不投机半句多。
反正,几个小时后,俄罗斯发布声明,驱逐三位来自德国、波兰、瑞典的外交官。你们这些人不受欢迎,必须短时间内离开俄罗斯。
在外交领域,有抗议、强烈抗议、最强烈抗议,以及最最最强烈抗议,但驱逐外交官,毫无疑问,这是实际行动。考虑到博雷利正在俄罗斯访问,这是公开在打欧盟和西方的脸。
这倒也符合普京的个性。
俄罗斯很生气,认为这些外交官太不地道。
日前,俄罗斯审判知名反对派人物纳瓦利内,按照媒体的分析,在莫斯科法院大楼外,就集结了美国、英国、瑞典、德国、挪威、波兰、加拿大、日本等国驻俄使馆的车辆。
纳瓦利内是俄罗斯人,西方这样的阵仗,非常罕见,很不一般。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就痛骂,这是西方外交官在变相给俄罗斯法官施加压力。但即便西方认为纳瓦利内是“他们的人”,俄罗斯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最后,判决结果出来,纳瓦利内要入狱三年半。
西方自然强烈抗议,俄罗斯就此打住、息事宁人?
错。
俄罗斯还憋着一股气。
要知道,1月23日,俄罗斯多地爆发大规模抗议,要求释放纳瓦利内。考虑到俄罗斯的国情,以及今年的疫情,这样大规模的抗议,也是非常罕见,很不一般。
俄罗斯认为,大规模抗议背后,西方外交官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美俄相互召见外交官,提出强烈抗议。
对美国留有余地,但对其他国家,俄罗斯开始算账了。
三名外交官:驻圣彼得堡的波兰和瑞典外交官、驻莫斯科的德国外交官,你们参加了1月23日的“非法”集会,驱逐出境!
普京一拍板,俄罗斯关门送客。
(二)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毫无疑问,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德波瑞三国,立刻强烈抗议俄罗斯的举措。德国和波兰还第一时间召见俄罗斯大使,警告俄罗斯这样做,它们肯定会报复。
怎么报复?
外交讲究对等。既然你驱逐我们外交官,那你们这些俄罗斯外交官,也回国去吧。
这只限于俄罗斯和这三国?
肯定不是。毕竟,西方国家讲究同气连枝,在对付俄罗斯方面,总体立场是一致的。
虽然被驱逐者中,没有法国外交官,但法国总统马克龙也站出来,强烈谴责“从头到尾发生的事情,从他(纳瓦利内)中毒……直到今天,俄罗斯驱逐德国、波兰和瑞典外交官的决定……”
美国也不会闲着。美国新上任的国务卿布林肯,也立刻谴责俄罗斯的行动,表示美国坚定站在德波瑞一边。
驱逐外交官之后,那就是新的大棒制裁了。
政治上不能让俄罗斯屈服,军事上也改变不了俄罗斯,那西方就剩下经典一招——经济制裁,更加狠狠地制裁。
新年伊始,俄罗斯就这样和西方杠上了。用博雷利的话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现在降到了新的低点。
最后,怎么看?
老规矩,粗浅三点吧。
第一,普京选择硬刚,有个性因素,但更是形势所迫。
普京应该很清醒,纳瓦利内就是一个棋子,西方借此在围剿俄罗斯。欧盟还不足为惧,最关键的,还是美国。别忘了,拜登可一直将俄罗斯定为最主要敌人。怎么办?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所以,该强硬就强硬,该出手就出手,这也是向拜登定规矩。
第二,不可避免,接下来,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反正,这也是老套路了,俄罗斯驱逐德国、波兰、瑞典外交官,那德国、波兰、瑞典也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看了一下,就过去一年,俄罗斯和荷兰、挪威、捷克、保加利亚等多个欧盟国家,都相互驱逐过外交官。你狠,我更狠。那些外交官们,你们早点准备好行李,随时回国吧。
第三,最倒霉的,肯定还是夹在中间的棋子。
纳瓦利内就面临新的麻烦。俄罗斯法院2月12日又会开庭,审理他辱骂二战老兵一案。他被指控曾辱骂95岁的二战老兵是“国家的耻辱”和“叛徒”。很可能的,他又会被加判两年徒刑。还有那些小国,俄罗斯对美国德国会有所克制,但对冒犯的小国,那手段可不会客气。
挤压越厉害,反抗更激烈。俄罗斯心里正憋着一口气。就在1月4日,俄罗斯外交部就特意转发过一幅名画《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油画里,骑在马上的拿破仑垂头丧气,身后是沮丧的法国军队,雪地上,还有冻僵的战死士兵……
2021年伊始,俄罗斯和西方关系将降到了冰点。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俄罗斯开始硬刚。
考验普京的时候到了。
(来源:牛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