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英国广播公司(BBC)长期自我标榜“报道真实”,然而从去年12月在新疆通过剪辑嫁接刻意歪曲事实、抹黑中国,到近期在涉新冠疫情的新闻视频中“移花接木”,BBC在涉华报道中假新闻频出。
对此,中方已多次点名这家英国媒体。2月4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就BBC涉疫情假新闻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对方停止蓄意抹黑中国,然而得到的回复却是该媒体在推特上一纸“死不悔改”的声明。
声明中,BBC依旧否认自己制作假新闻的事实,还夸耀自己是“全球最受信任的新闻媒体”。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众怒,网友们纷纷在此推文下方留言批驳。
在5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直接在现场连举诸多事例“追打”BBC,并敦促其就涉华假新闻向中方道歉。
BBC声明截图
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蔓延一年多,近期,BBC的新闻团队在中国频繁采访,制作涉及疫情的新闻报道。
此前,在采访过程中被北京市民嘲讽“反正比你们国家强多了”后,1月23日,BBC又来到武汉,推出一系列“重返湖北”的视频报道,并于1月26日播出,过程中仍旧继续“夹带私货”。
报道中,BBC驻中国记者沙磊(John Sudworth)不仅先入为主地渲染武汉是新冠疫情的“原点”,还站在部分西方媒体的恶意视角上,极力描绘一番“中国掩盖疫情”的场景。
视频截图
更恶劣的是,BBC的采访镜头甚至还配上了一段警方“用网蒙头拘捕民众”的画面,营造出一幕中国防疫部门“暴力执法、侵犯人权”的场景。然而据观察者网查询发现,这段视频来自于去年疫情期间的一次高速反恐演练,BBC所报道的是彻头彻尾的假新闻。
视频后半段可以明显看到“反恐演练”四个字
对此,据中国外交部网站2月4日消息,外交部新闻司有关负责人近日已就BBC播出涉新冠肺炎疫情假新闻,向该媒体驻京分社负责人提出了严正交涉,要求对方停止蓄意抹黑攻击中国,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并就涉华假新闻向中方作出公开道歉。
2月4日晚间,BBC的新闻团队果然作出了回应,在其官方推特“BBC News Press Team”上发表了一份声明。然而,面对中方的严正交涉,BBC方面十分“嘴硬”,态度可谓是“不知悔改”。
声明推文这样写道:“我们坚持准确、公正地报道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完全拒绝接受有关于虚假新闻或存有意识形态偏见的指控,这些指控都是毫无根据的。”
此外,这份声明还相当大言不惭地宣称:“英国广播公司是世界上最受信任的国际新闻媒体,每周会向全球4亿多名受众作出新闻报道,这些内容没有不良影响和偏袒成分,符合我们的新闻编辑准则。”
BBC声明截图
这纸声明一出,还没等中方回应,大批推特网民已经看不下去了,纷纷来到BBC新闻团队的推特评论区,开启吐槽、反讽、挖苦模式。
一位网民把英国广播公司的BBC三个首字母进行了一番嘲讽,改成了“偏见广播公司”(Biased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图自推特 下同
还有人写道:“当有14亿人或是全球至少20%的人不信任BBC时,BBC还自称是‘世界上最受信任的国际新闻媒体’。是傲慢还是无知?是既傲慢也无知。”
有人则拿BBC报道本国政府的态度进行了对比,挖苦BBC:“如果你们停止为导致全球新冠肺炎最高死亡率的(英国)政府公关,你们报道的可信度可能会更高。”
一位牙买加网民则义愤填膺地表示,BBC此前在报道本国毒枭被引渡至美国的新闻时,也曾发表虚假内容。——“对不起,我信赖中国。”
还有一位网民举例称,BBC长期受到英国政府的操控,报道极具偏见性,比如在对“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审判的报道中,几乎保持了沉默。正因如此,他在近期一项针对BBC的评级调查中,毫不犹豫地给了差评。
而一位中国网民则贴出了一段视频,并回复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可信的故事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原来,这段视频正是前不久《中国日报》所发布的,内容是用事实直接戳穿了BBC记者在新疆的虚假新闻报道,
这段“打假视频”曾一度引发轰动
。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此前的涉疆假新闻还是后来的涉疫情假新闻,参与报道的均是BBC驻中国记者沙磊。
巧的是,当时在《中国日报》的视频中负责“打假”的记者徐潘依如,也在BBC的评论区出现了。
徐潘依如讽刺道:“需要更多的证据吗?以下是BBC的‘报道技巧’,将无法证实真实性的个人故事自我描绘出来就完事儿了。”
《中国日报》欧盟分社社长陈卫华也赶到评论区“凑热闹”,他直截了当地给出了结论:“当BBC报道中国,肯定不可信。”
另一方面,就在2月5日,那名多次报道涉华假新闻的BBC驻中国记者沙磊,也依旧和他所属的新闻媒体一样“死性不改”。
2月5日上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发布一则推文,用事实有理有据地驳斥了BBC的涉疫情假新闻,并好言相劝,奉劝BBC不要成为假新闻媒体机构。
然而,沙磊则在推特上贴出了赵立坚的那条推文截图,并写道:“我们的新闻不是假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搞错了。”
2月5日,中国外交部举行了例行记者会。主持记者会的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他也注意到了BBC作出的有关回应。同时,他直接在现场连举诸多事例“追打”BBC。
汪文斌反问道,BBC世界新闻频道1月26日播出的涉新冠疫情的新闻视频中将疫情与政治挂钩,移花接木,将一段反恐的演习视频作为中国防疫部门“暴力执法”“侵犯人权”的事实新闻播出,这难道是准确报道吗?世卫组织专家正在就病毒的溯源问题与中方合作开展调研,同时疫情更早多点暴发的新闻,多次见诸各国媒体的报端,BBC在报道当中仍然坚称武汉是疫情的发源地,这叫公正的报道吗?
汪文斌指出,BBC长期以来在意识形态领域恶意攻击抹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多次播出毫无事实依据的假新闻,严重偏离媒体报道的客观、平衡、公正的立场。中方对此是坚决反对的。
同时,汪文斌强调,中方敦促BBC采取切实措施,消除相关报道产生的恶劣影响,就涉华假新闻向中方道歉。同时中方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相关推荐:
英方撤销CGTN执照因其受控于中国共产党 外交部回应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司坤】在5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来自加拿大《环球邮报》的记者就英国通讯管理局撤销中国国际电视台在英国播出执照一事追问道,中方一直说,CGTN在中国运行的时候,严格遵守了英方的各项法律法规,但是英国通讯管理局在针对撤销执照的解释当中说,CGTN是受控于中国共产党的,违反了英国的相关法律,所以撤销执照是合适的做法,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英国通讯管理局他的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对此,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中表示,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媒体管理和运作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这不应成为阻碍各国之间开展正常人文交流的借口。
“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中国媒体的属性,英方一直是清楚的。”汪文斌说,“从18年前CGTN天在英国落地传播的第一天起,英方就清楚地知道这一点。英方现在拿中国媒体的属性来说事,对CGTN在英落地传播横加阻挠,这完全是政治操弄。”他说。我们敦促英方纠正错误,为中国媒体在英的正常新闻报道来提供便利。
延伸阅读:
在此之前,CGTN在美国也遭到了攻击,被迫注册为“外国代理人”——这使其美国员工面临政治迫害,并损害他们的职业生涯。
新闻记录历史,却被一些国家当作用来抹黑和污蔑、攻击他国的武器。
4日,英国通信管理局吊销了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在英国的落地许可。
5日,中国国际电视台官方微博@CGTN的一份声明,让我们了解了这件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并非CGTN不配合英国通讯管理局有关“符合控制落地许可的法律要求”,而是英方刻意刁难。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英国方面就屡屡以所谓的“偏颇报道”等为由打压CGTN,对其节目进行所谓的“公平和隐私调查”。
身正不怕影子斜。CGTN拥有国际媒体专业声誉和在英落地播出18年良好纪录。
贬低和抹黑其他国家的媒体,也并不能最终抬高和佐证自己的优秀。英国主流媒体频频曝出预设立场、新闻造假的丑闻,让世人看到它们的傲慢与偏见。
2016年12月成立的CGTN,目前在中国北京、美国华盛顿、肯尼亚内罗毕等三个电视中心制作24小时的新闻,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等五国语言,通过世界70多个国家的有线频道播出新闻。CGTN图
事实面前,倒打一耙?
在宣传如何辨别假新闻方面,“百年老字号”的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不吝惜笔墨。不过,这家“老字号”媒体也从不掩饰自家在制作假新闻方面的“特殊技能”。
不向前来了解情况的工厂保安负责人表明身份,未经许可自顾自拍摄,把保安用手遮挡镜头、不想入镜的行为说成是“警方阻碍拍摄”,用老旧的谷歌卫星图片作所谓的“强制劳动”证据……搭配上摇晃的镜头、较低的视角、昏暗的色调、诡异的音乐,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自编自导的一部涉疆纪录片就这样出炉了。
而最近,英国广播公司又将反恐演习视频作为指控中国防疫部门所谓“暴力执法”的新闻播出,带有偏见地继续将疫情与政治挂钩,污名化中国。
然而,英国广播公司没有料到,较真的中国媒体竟然会实地走访、一帧一帧还原真相。中国外交部也点名英国广播公司、列举事实批驳其相关虚假报道。
事实摆在面前,面对舆论群嘲,英国广播公司也只能心虚地避重就轻、倒打一耙,指责中方掩盖事实、歪曲报道。
不过,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伊朗研究与比较文学系教授哈米德·达巴希看来,将新闻造假说成是只会发生在某些民族国家、而非西方世界的事,为假新闻“增添异国情调”、“展开驱魔仪式”的做法,正是西方主流媒体宣传上的诡诈之处,它们不过是想要让自己显得更神圣。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伊朗研究与比较文学系教授哈米德·达巴希在半岛电视台网站上的评论文章《当BBC造假》。网站截图
炮制新闻,它是专家
但现实却是,西方主流媒体并没有比其他国家的媒体更神圣,也没有更客观。相反,“在因为‘假新闻’出名前,英国广播公司就已经掌握了新闻造假。”达巴希说道。
预设立场、移花接木,是这家老牌媒体的惯用手段。
2012年5月的一天,当意大利摄影师马可·迪拉罗打开英国广播公司的网页,惊讶地发现,为了渲染叙利亚屠杀儿童的惨状,英国广播公司配上了一张一个小女孩在数排白色尸袋间玩耍的照片。而这张照片竟然是他于9年前在伊拉克拍摄的。
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广播公司为了渲染叙利亚屠杀儿童的惨状,配了一张在伊拉克拍摄的照片。英国《每日电讯》截图
而类似的“炫技”操作,也时常引发外交风波。
同样是在2012年,波兰与乌克兰共同举办的欧洲杯即将开赛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应景地推出了一部有关欧洲杯的纪录片。然而,单从片名“球场之恨”看,这根本就是一部负面色彩浓厚的纪录片。犹太人奥恩斯坦接受了英国广播公司长达1小时采访,介绍他对波兰的印象。令他感到愤怒的是,制片方竟然删掉了几乎所有的积极言论,只留下批评波兰的言论。为了烘托“波兰和乌克兰的种族歧视和足球暴力”这个预设主题,连使用的画面也经过了精心挑选,利用拍摄技巧将波兰球场上的纳粹标志、行纳粹礼的乌克兰球迷之类的少数现象,加工成“主流”。这样一部纪录片播出,自然引起主办方波兰和乌克兰的不满。
英国街头BBC的广告牌。《旁观者》网图
难怪英国学者和作家大卫·塞奇威克在其2020年1月出版的《假新闻工厂:来自英国广播公司的故事》一书中这样写道:“截至2020年,相信英国广播公司说真话的人比任何时候都少。”
“英国广播公司沉迷于虚假的新闻和传播”,达巴希在半岛电视台网站上评论指出,二战期间时任英国广播公司欧洲广播总监的诺埃尔·纽瑟姆,制定了将新闻作为战争武器、将英国广播公司作为英国宣传机器的战略,使得这家老牌媒体从二战时期向英国以外的地区广播的第一天开始,就已经让自家的新闻报道具备了政治属性。“如果你还不信,那你应该知道,德国人1944年就警告说:‘英国人知道新闻可以成为武器,并且是这方面的战略专家。’”
也许,强行将“偏颇报道”“政治属性”与一家中国的英文媒体挂钩的英国通信管理局,是时候好好自查、清理自家门户了。